受一次挫折,增长一分见识。
81、吃硬不吃软——好言好语不听从,态度一强硬,反使屈从了。形容人的外强中干,欺软怕硬。
82、吃着碗里瞧着锅里——比喻贪心不足。
83、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——短:不足,长:有余。比喻各有长处,也各有短处,彼此都有可取之处。
84、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——眼红:激怒的样子。仇敌碰在一起,彼此更加激怒。
85、仇人相见,分外眼明——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,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。
86、丑媳妇总得见公婆——比喻隐藏不住,总要露相。
87、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——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。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。
88、出淤泥而不染——淤泥:水底的污泥;染:沾。生长在淤泥中,而不被污泥所污染,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。
89、初生牛犊不怕虎——犊:小牛。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。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,敢作敢为,无所畏惧。
90、杯中物——杯子中的东西,指酒。
91、传闻不如亲见——听人传说总不如亲眼所见。
92、船到江心补漏迟——船到江心才补漏洞。比喻补救不及时,对事情毫无帮助。
93、船到桥门自会直——桥:桥梁。比喻事先不必多虑,问题自会得到解决。
94、吹皱一池春水——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,波浪涟漪。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。
95、此处不留人,自有留人处——指这里不可居留,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。
96、此地无银三百两——比喻想要隐瞒掩饰,结果反而暴露。
97、此而可忍,孰不可忍——这个如能容忍,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!
98、此一时彼一时——指时间不同,情况亦异,不能相提并论。
99、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——从:顺随。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,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。比喻学好很难,学坏极容易。
100、聪明反被聪明误——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。
101、东道主——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。
102、东方不亮西方亮——比喻这里行不通,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。
103、东风压倒西风——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,一方压倒另一方。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。

104、东隅(yú)已逝,桑榆非晚——东隅:指日出处,表示早年。桑榆:指日落处,表示晚年。早年的时光消逝,如果珍惜时光,发愤图强,晚年并不晚。

105、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——盛:大;副:相称,符合。名望很大的人,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。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。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。
106、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——昏昏:模糊,糊涂;昭昭:明白。指自己还糊里糊涂,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。
107、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——以:拿;治:惩处。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。
108、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——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。
109、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——用瞪眼回击瞪眼,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。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,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。

110、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——子:对别人的称呼;矛: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;盾: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。比喻拿对方的观点、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。
111、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——重足:双脚并拢;侧目:斜着眼睛。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。
112、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——指用重金悬赏,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。
113、打边鼓——指从旁鼓吹、协助。
114、打开天窗说亮话——比喻无须规避,公开说明。
115、打破沙(砂)锅问到底——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。
116、打蛇打七寸——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。
117、打(赶)鸭子上架——比喻强迫去做能力做不到的事。
118、打肿脸充胖子——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。
119、大开方便之门——给予极大的方便。
120、大树底下好乘凉——比喻有所依托,事情就好办。
121、大水冲了龙王庙——比喻本是自己人,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。

122、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——淡泊:恬淡寡欲;宁静:安宁恬静;致:达到。不追求名利,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;心情平稳沉着,才可有所作为。
123、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——当局者:下棋的人;旁观者:看棋的人。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,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。
124、当面锣,对面鼓——比喻面对面地商量、对证或争论。
125、道不同,不相为谋——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。
126、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——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。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。
127、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——道:道义;寡:少。站在正义方面,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;违背正义,必陷于孤立。
128、得饶人处且饶人——指做事不要做绝,须留有余地。
129、得人者昌,失人者亡——人:指人心。得人心的就能兴隆,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。
130、掉书袋——掉:摆动,摇动。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。
131、丁是丁,卯是卯(亦作“钉是钉,铆是铆”)——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,不能有差错。形容对事认真,毫不含糊。
132、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——见:显现。读书上百遍,书意自然领会。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。
133、读书破万卷——破:突破;卷:书籍册数。形容读书很多,学识渊博。

134、独此一家,别无分店——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,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,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。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,别处都没有。
135、独木不成林——一棵树成不了森林。比喻个人力量有限,办不成大事。
136、多行不义必自毙——坏事干多了,结果是自己找死。
137、恶作剧——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。
138、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——失节: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,后泛指失去节操。贫困饿死是小事,失节事情就大了。
139、耳边风——在耳边吹过的风。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。
140、耳闻不如目见——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。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。
141、耳闻是虚,眼观为实——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,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。
142、二虎相斗,必有一伤——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,其中必有一只受伤。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,激烈斗争的结果,必有一方吃亏。
143、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——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,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。
144、二一添作五——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,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。比喻双方平分。
145、二者不可得兼——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,不能兼而有之。
146、翻手为云,覆手为雨——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。

147、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——预:预先,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;立:成就;废:败坏。不论做什么事,事先有准备,就能得到成功,不然就会失败。
148、反其道而行之——其:他的;道:方法,办法。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。

149、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——方:方术,治道的方法;物:事物。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,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。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。(物以类聚、人以群分)
150、放长线钓大鱼——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,虽然不能立刻收效,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。
151、放冷箭——乘人不备,放箭伤人。比喻暗中伤人。冷箭:暗箭。
152、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——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。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,决心改过,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。
153、放之四海而皆准——四海: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,故称全国为“四海”;准:准确。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。
154、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——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,分合无定。

155、焚林而田,竭泽而渔——竭:使……干涸;渔:打鱼。烧毁森林捕捉野兽,排干湖水去捕捉鱼。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,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。(亦作“涸泽而渔,焚林而猎”)
156、风高放火,月黑杀人——风高:风非常大。月黑:指黑夜。趁风大放火,趁黑夜杀人。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。
157、风马牛不相及——风:走失;及:到。本指齐楚相去很远,即使马牛走失,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。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。
158、风声鹤唳,草木皆兵——唳:鸟鸣。听到风声和鹤叫声,都疑心是追兵。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。
159、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——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,祸事却会接踵而至。
160、福兮祸所伏,祸兮福所倚——指福祸互为因果,互相转化。
161、蜉蝣撼大树——比喻自不量力。
162、覆巢无完卵——覆:翻倒。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。比喻灭门大祸,无一幸免。又比喻整体毁灭,个体也不能幸存。
163、赶浪头——指跟在大众后面做一些适应当前形势的事。
164、敢怒而不敢言——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。指慑于威胁,胸中愤怒不敢吐露。
165、高不成低不就——高者无力得到,低者又不屑迁就。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。
166、割鸡焉用牛刀——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。
167、隔行如隔山——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。
168、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——莫管:不要管。比喻不要多管闲事。
169、更上一层楼——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,就要登得更高。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。
170、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——器:工具。要做好工作,先要使工具锋利。比喻要做好一件事,准备工作非常重要。
171、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——比喻双方争执,各说自己有理。
172、功到自然成——下了足够功夫,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。
173、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——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,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。多指有偏见的批评。
174、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——攻:攻打;克:攻克。没有攻占不下来的。形容力量无比强大。
175、恭敬不如从命——客套话。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,虽不敢当,但不好违命。
176、狗咬吕洞宾——吕洞宾:传说中的八仙之一。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,用来骂人不识好歹。
177、狗嘴里吐不出象牙——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。
178、故纸堆——指大量的古旧书籍、资料。含贬义。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,不知人情世故。
179、顾前不顾后——只顾及前面而忘了后面。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。(“顾头不顾尾”)
180、顾左右而言他——看着两旁的人,说别的话。形容无话对答,有意避开本题,用别的话搪塞过去。
181、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——走过瓜田,不要弯下身子提鞋;经过李树下面,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。

Prev | Next
Pg.: 1 ...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... 41


Back to home | File page

Subscribe | Register | Login | 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