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5、[殉情 徇情]殉情: 为情自杀 。徇情: 照顾私情而违反法律。
116、[淹没 湮没]淹没:(大水)漫过,盖过。湮没:埋没。
117、[疑义 异议]疑义: 可疑之处,疑惑不定的含义 。 异议: 不同的意见或议论。
118、[义气 意气]义气: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的感情,如“重义气”“义气千秋”等
。意气:指志趣、性格、气概,也指偏激情绪,如“意气相投”“意气风发”“意气用事“等。
119、[引见 引荐]引见:引人相见,使彼此认识。引荐:推荐(人)。
120、[隐讳
隐晦]隐讳:意为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,如:他从不隐讳自己的缺点和错误。隐晦:意为(意思)不明显,如:这些诗写得十分隐晦,不容易懂。
121、[盈利 赢利 营利]盈利、赢利意思相同,指获得利润,或获得的利润。营利:是指谋求利润,但能否“盈利”尚不可知。
122、[幽雅 优雅]幽雅:环境幽静雅致。 优雅; 举止言谈有风度。
123、[幽远 悠远]幽远:幽深。如:意境~, ~的夜空。 悠远:1)离现在时间长。如:~的童年。 2)距离远。
124、[预定 预订]预定:预先规定或约定。如:~计划。 预订:预先订购。如:~机票。
125、[原型 原形]原型:原来的类型或模型,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人。 原形:1)原来的形状(中性)
2)本来面目(贬义)如:~毕露。
126、[允许 容许]允许:应允并许可。容许:允许可。
127、[择要 摘要]择要:选择重要的。如:我把这件事~说一下。 摘要:摘录要点(多指从报刊杂志上摘录文章、文字)。
128、[侦查
侦察]侦查:法律术语,公安、检察机关为了搜集证据,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而依法进行调查。侦察:军事术语,为弄清敌情、地形和其他有关作战方面的情况,进行考察、秘密察访等活动。

129、[振荡 震荡]振荡:物理学用语,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,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。震荡:外力引起的动荡,也指精神上受到的重大影响。
130、[指使 支使]指使:意为出主意叫别人去做事。支使:命令人做事。例如:这件事幕后有人指使/把他支使走。
131、[志哀 致哀]志哀:以某种方式表示哀悼。致哀:向对方表示哀悼之意。
132、[制订 制定]制订:创制拟定。如~汉语拼音方案。制定:定出(法律、规章、计划等)。如:~措施。
133、[置疑 质疑]置疑:怀疑(一般用于否定),如:不容~ 。质疑:提出疑问。
134、[中止 终止]中止:(做事)中途停止。终止:结束,停止。
135、[捉摸 琢磨]捉摸:猜测,预料。(多用于否定句)如:~不定。 琢磨:1)雕刻和打磨(玉石) 2)加工使精美。(指文章)
3)反复思索。
136、[自许 自诩]自许:自己称许自己,自负而又自信。自诩:自夸。
137、[自愿 志愿]自愿:自己愿意。志愿:1)志向和愿望。如:立下~。2)同“自愿”。如:~军
138、[自制 自治]自制:克制自己。自治:自己治理,行使权力,如:民族~。
139、[作客 做客]作客:寄居别处,~他乡。做客:到别人家去,自己是客人。
140、[终身 终生]终身:一生,一辈子(多就切身的事说)。终生:一生(多就事业说)。
二、常用虚词辨析
1.不必 未必
“未必”是“必定”的否定,意思是不一定。“不必”是“必须”的否定,意思是不需要、用不着。例:他未必去。(=他不一定去)|他不必去。(=他用不着去)
2.曾经 已经
(1)“曾经”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,时间一般不是最近。“已经”表示事情完成,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。
例:这本书我曾经买过好几回,都没买到。| 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,不用你费心了。
(2)“曾经”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;“已经”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。
例: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三年。(现在不住在这里了)|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。(现在还住在这里)
(3)“曾经”后的动词以带“过”为主,也可用“了”;“已经”后的动词以带“了”为主,少用“过”。
3.差点儿
[副]表示某种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,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。
(1)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,有庆幸的意思。动词用肯定式或否定式,意思相同。
例:差点儿[没]闹笑话。(事实是没闹笑话)|差点我[没]答错。(事实是没答错)|
差点儿[没]摔倒。(事实是没摔倒)
(2)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,有庆幸的意思。动词用否定式。
例:差点儿没见着。(事实是见着了)|差点儿答不上来。(事实是答上来了)|
差点没买到。(事实是买到了)
(3)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终于没有实现,有惋惜的意思。动词用肯定式,前面常用“就”。
例:差点儿就见着了。(事实是没见着)|差点儿考上甲班。(事实是没考上甲班)|
差点儿就买到了。(事实是没买到)
4.除非
[连]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。
比较:除非 只有
(1)“只有”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;“除非”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,语气更重。
(2)“除非”可以用在“是…”前;“只有”不能。
例:除非是你才那样想。|只有你才那样想。
(3)“除非…,才…”也可以说“除非…,不…”;“只有…,才…”不能说成“只有…,不…”。
5.对 对于
用“对于”的句子都能换用“对”;但用“对”的句子,有些不能换用“对于”。
(1)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只能用“对”。
例:大家对我都很热情。|我们对你完全信任。|我对老张有一点意见。
(2)“对…”可用在助动词、副词的前或后,也可用在主语前(有停顿),意思相同。
例: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。|我们对这件事会作出安排的。|对这件事,我们会作出安排的。
大家都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。|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。|对这个问题,大家都很感兴趣。
“对于…”不能用在助动词、副词之后,只能用在另外两个位置。
(3)对…来说。表示从某人、某事的角度来看。有时候也说“对…说来”。
6.跟 同 和 与
(1)用作介词时,口语中常用“跟”,书面语现在倾向于用“同”。用作连词时,一般倾向于用“和”,较少用“跟”,用“同”则更少。
(2)“与”多用于书面,尤其多用在书名、标题中。
7.固然
[连](1)表示确认某一事实,转入下文。前后分句意思矛盾,“固然”的用法近于“虽然”,但“固然”多用在主语后,后一分句常用“但是、可是、却”等配合。
例:药固然可以治病,但是服用过量也会产生相反的作用。|工作固然很忙,但还是可以抽出一点时间来的。
下面的例子是重复同一形容词谓语,“固然”插在中间。
例:这样做,好固然好,可就是太费时间了。|
这种机器,笨重固然笨重,但用处还是很大的。|钢铁厂离我们这里远固然是远点儿,不过交通还算方便。
2.表示确认某一事实,接着说同时也应确认另一事实。前后意思不矛盾,转折较轻,重在突出后一分句,多用“也”配合,有时也用“但是、可是”。
例:大米白面固然好,高粱玉米也不错。|考上了固然很好,考不上也不必灰心。|固然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风格,但同时代的作品总还会有某些相同的特点。
8.固然 虽然
(1)“固然”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,“虽然”侧重于让步。因此,“虽然”只和“固然”(1)项用法相近,“固然”(2)项用法不能换成“虽然”。
(2)“虽然”用在主语前或后,比较自由,“固然”则很少用于主语前。
9.关于
[介]表示涉及的事物。
(1)关于+名。
例:最近看了一些关于国际问题的材料。|关于牛郎星和织女星,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。|关于运输问题,我想再说几句。|他写的小说不少,有关于解放战争的,也有关于农村生活的。
(2)关于+动
例:关于兴修水利,乡领导正在全面规划。|关于学校增加招生名额,你们准备采取什么具体措施?
(3)“关于…的”+名。
例:关于节约用煤的建议|关于美英联军进攻伊拉克的消息
比较:关于 对于
(1)表示关联、涉及的事物,用“关于”;指出对象,用“对于”。
例:关于这个问题,我直接跟老王联系。|对于这个问题,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。
两种意思都有的,“关于”、“对于”都可以用。
例:关于(对于)节约用煤的建议,大家都很赞成
(2)“关于…”作状语,只用在主语前;“对于…”作状语,用在主语前后均可。例:
关于中草药,我知道得很少。|对于中草药,我很感兴趣(=我对于中草药…)。
(3)“关于…”可以单独作文章的标题,“对于 …”加上名词才可。
例:关于文风问题|关于提高教学质量|对于文风问题的看法 |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意见
10.还 又
都可以表示动作再一次出现,但“还”主要表示未实现的动作,“又”主要表示已实现的动作。
例:他昨天来过,明天还来。|洗了一次还想洗一次。|他昨天来过,今天又来了。|洗了一次又洗一次。
11.即使 尽管 虽然
(1)“即使”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,“尽管、虽然”是表示一种事实。
例:即使条件再差,我们也要完成任务。|尽管(虽然)条件很差,我们还是完成了任务。
(2)“尽管、虽然”的后面可以用连词“可是、但是、然而”等呼应,“即使”不能。
例:尽管(虽然)很晚了,可是(但是)他还不肯离开。|
即使再晚,他也不会离开。
12.尽管 不管
(1)“尽管…”表示一种事实,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。(2)“不管…”表示一种假设,后面用表示任指或选择的词语。
例:尽管下这么大的雨,我还是要去。|不管下多么大的雨,我都要去。
13.难免
[形]不容易避免。
(1)主要用在动词前,后面常跟“要、会”。
例:粗枝大叶,就难免把事情搞坏。|不努力学习,难免要落后。| 工作中难免会有缺点,但成绩还是主要的。
动词前有时加“不”,但意思不变,不表示否定。
一个人难免不犯一些错误。(=难免犯一些错误) | 我没有说清楚,难免不被人误会。(=难免被人误会)
(2)可以用在主语前。
例:同志之间,难免看法有时不一致(=看法难免有时不一致)。
你不能按时完成任务,难免大家要批评你。(=大家难免要批评你)
(3)单独作谓语通常要放在“是…的”中间,主语常是动词短语、小句或“这、那”。
例:由于经验不足,走一些弯路是难免的。|他跟你初次见面,说话不多,这也是难免的,决不是故意冷淡你。
(d)修饰名词时,必带“的”,名词限于“现象、事情、情况”等少数几个。
例:这是难免的事情 。| 这也是难免的现象。
14.偶尔 偶然
“偶尔”跟“经常”相对,表示次数少。“偶然”跟“必然”相对,表示意外。
15.让 被 叫
“叫、让”的介词用法基本同“被”。“叫、让”用于口语。比较正式、庄重、严肃的场合用“被”,不用“叫、让”。例:1846年,我被汉堡工人教育协会吸收为正式会员。|1932年我们主编的刊物被反动当局查封。
16.任凭 无论 不管
任凭:(1)听凭;(2)无论、不管。

Prev | Next
Pg.: 1 ...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... 41


Back to home | File page

Subscribe | Register | Login | 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