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.用几个并列词语做标题,词语之间可以用间隔号标示。如:人性;法律;社会‖信号;符号;语言‖人;兽;鬼。
B、提示
1.外国人名如果是外文缩写字母与中文译名并用,外文缩写字母后面不用中文间隔号,应用下角点(齐线小圆点)如:E.策勒尔‖D.H.劳伦斯。
2.外国人名如果有两个缩写部分,要么都用中文,要么都用外文字母。如:副总裁比; 哈;帕蒂‖副总裁B. H.帕蒂。
3.用月日数字表示历史事件或节日,如果是一月、十一月和十二月,要用间隔号,并且加引号。其他月份则不加间隔号,是否加引号,视知名度而定,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事件或节日,不必加引号。如:五四运动‖二七大罢工
‖五一劳动节 ‖六一国际儿童节‖八一建军节‖“一二;九”运动‖“一;二八”起义‖“五一六”通知。
4.由媒体创造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事件的形式,予以认可,但不要把这种形式扩大到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节日。如:“3;15”维护消费者权益日
‖“12;25”抢劫案 ‖“3;20”重大交通事故。
5.位置禁则:间隔号最好不出现在一行之首,而放在一行之末。
C、间隔号使用常见差错
1.应使用间隔号的地方用了顿号。
错例:当年他亲身参加了“一二、九”运动。
2.不应该使用间隔号的地方用了间隔号。
错例:《旷世奇才;杨度》一书受到好评。
错例:《汉语大词典;缩印本》已经出版发行。
(八)书名号
A、书名号的基本用法
1.书名、篇名、报纸名、刊物名,用书名号标示。如:《三国演义》‖《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》‖《参考消息》‖《大众电影》。
2.法律、规章、规定、合同等文书的标题,用书名号标示。如:《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》‖《汉语拼音方案》。
3.文化产品(电影、戏剧、绘画、歌曲、舞蹈、摄影、邮票等)的题目,用书名号标示。如:影片《红高粱》‖小提琴协奏曲《梁祝》‖独舞《月光下》‖黑白摄影《救死扶伤》‖特种邮票《中国皮影》‖相声《钓鱼》。
4.报纸、杂志、电台、电视台的栏目与板块名称,用书名号标示。如:该报《人民子弟兵》专栏‖副刊《笔会》‖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《体育沙龙》‖北京文艺台《周末三人谈》专题节目。
B、提示
1.书名号的形式分双书名号“《》”和单书名号“<>”。书名号里面还要用书名号时,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,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。如果偶尔出现三层书名号时,最里一层书名号用双书名号。
示例:《< 中国工人>发刊词》发表于1940年2月 7日。
示例:他的毕业论文《鲁迅先生<《呐喊》自序>试析》获得一致好评。
2.不可用数学上的小于号和大于号的组合形式“<>”代替中文单书名号。
3.书名、篇章名等如果使用缩略形式,照样要用书名号,如:阅读《毛选》四卷‖参见《现汉第234页》‖《沙》剧的布景设计。
4.丛书名用书名号。至于“丛书”一词放在书名号里面还是外面,要看图书本身书名(主要指封面)是否有“丛书”字样。如:《万有文库》‖《四库丛刊》‖《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》‖《中国音乐文物大系》‖《20世纪心理学通览》丛书‖《往事与回忆》传记丛书。
5.书籍、报刊的版本、版别的位置。因为不是书报名称本身,只是一个注释说明,通常的做法是用括号把它们括起来,紧放在书名号之后。也可以不用括号,直接跟在书名号后面,或放在书名之前。如:采用黄伯荣、廖序东主编《现代汉语》(增订二版)‖编辑《北京大学学报》(社科版)‖发行《咬文嚼字》(学生版)‖订阅《读者文摘》中文版‖订阅中文版的《读者文摘》‖参见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修订本)第345页。
6.法令、规定、方案、条例等“草案”“初稿”“试用稿”之类字样,如果包括在文书标题之中,则应放在书名号里面。这类字样在书名号里是否括注,依据原件模式。如:公布《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(试用稿)》‖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(试行)》第十六条‖发表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》。
7.报社、杂志名,如果着眼于单位,指称报社、杂志社、编辑部,一般不用书名号。如果指的是那个文字载体本身,用书名号。如果报刊名称易与普通名词混同,无论哪种情况都要加书名号。
示例:新闻出版署报纸司和新闻出版报连续组织报纸编校质量评比,就是在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。今后可在《新闻出版报》上开辟专栏,定期公布对报纸编校质量抽查评比的结果。
示例:《山西青年》向一稿多投宣战。
示例:《青年记者》注意民意调查。
示例:《少男少女》请宏志班学生在广州作报告。
8.教科书名称用书名号,但课程名称不用书名号。
示例:这学期开设微积分课,需要买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《微积分》。
9.位置禁则: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,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。
C、书名号使用常见差错
1.滥用书名号,随意超出应用范围,如品牌名、证件名、会议名、展览名、奖状名、奖杯名、活动名、机构名,也用书名号标示。
错例:《长征二号》运载火箭‖《永久牌》自行车‖《桑塔纳》轿车‖颁发《身份证》‖持有《经营许可证》‖附有《产品合格证》‖办理《营业执照》‖填报《职工下岗登记表》‖组建室内乐队《爱乐女》‖获《百花奖》。
2.建筑或单位用书名号标示。
错例:参观天坛《祈年殿》‖住在《北京饭店》。
3.书名号里面的名称和原名称不符,或者将选题内容与篇章标题混为一谈。
错例:摘自《半月谈内部版》第5期‖原载《人民邮电报》‖有个同学说,老师教他们,以后再遇到《责任》之类的作文题,按照“谈谈孔繁森,批判王宝森,想到钱学森,联系中学生”的程式来写,保险不会豁边。
二、常见标点符号的口诀复习法
(一)口诀复习法
1、问号
第一注意选择问,全句末尾才用问。
第二注意倒装问,全句末尾也用问。
第三注意特指问,每句末尾都用问。
第四注意无疑问,陈述语气不用问。
2、感叹号
关键注意倒装叹,全句末尾才用叹。
3、顿号
大并套小并,大并逗,小并顿。
并列谓和并列补,中间不要去打顿。
集合词语连得紧,中间不要插进顿。
概数约数不确切,中间也别带上顿。
4、分号
分句内部有了逗,分句之间才用分。
5、冒号
提示下文用冒号,总结上文要带冒。
6、引号
引用之语未独立,标点符号引号外。
引用之语能独立,标点符号引号里。
7、括号
注释局部紧贴着,注释整体隔开着。
(二)口诀解说与例句
1、问号
⑴第一注意选择问,全句末尾才用问。(选择性的问句,中间的停顿用逗号,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。)
例:
a.你打算到西安去呢,还是到广州去呢?
b.你打算今天去呢,还是明天去呢?
c.你是临场害怕呢,还是身体不舒服?
⑵第二注意倒装问,全句末尾也用问。(倒装性的问句,问号也打在全句末。)
例:
a.怎么了,你?
b.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,同志们?
⑶第三注意特指问,每句末尾都用问。(特指性的问句,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。)
例:
除了他能去,还有谁呢?你吗?你能去吗?我看你不能去吧?

⑷第四注意无疑问,陈述语气不用问。(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,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,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。)
例:
a.我不知道他叫什么。
b.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。
c.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。
d.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,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,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。
e.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,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。
2、感叹号
关键注意倒装叹,全句末尾才用叹。(倒装性的感叹句,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。)
例:
多美呀,祖国的春天!
3、顿号

⑴大并套小并,大并逗,小并顿。(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,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,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。)
例:
a.原子弹、氢弹的爆炸,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,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。

b.这个经济协作区,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,较强的工业基础,巨大的生活资料、生产资料市场,较丰富的动植物、矿产、海洋、旅游等资源。
⑵并列谓和并列补,中间不要去打顿。(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,而不打顿号。)
a.你要不断进步,识字,生产。
b.这个故事讲得真实,动人。

⑶集合词语连得紧,中间不要插进顿。(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,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。如“师生员工”,其间就不能用顿号。)
例:
a.这次“严打”的成功,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,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。
b.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。
⑷概数约数不确切,中间也别带上顿。(概数即约数,是不确切的数目,中间不能打顿号。)
例:
a.看上去十七八岁,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。
b.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。
4、分号
分句内部有了逗,分句之间才用分。(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,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。)
例:
a.我们过苦日子时,他来了;我们过好日子时,他却走了。
b.做,要靠想来指导;想,要*做来证明。
5、冒号
提示下文用冒号,总结上文要带冒。

Prev | Next
Pg.: 1 ...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... 41


Back to home | File page

Subscribe | Register | Login | N